
圖1 鐘表車床
鐘表零件的加工離不開鐘表機床,鐘表機床的發展與鐘表工業有著密切的關系,其種類繁多、專業化強,世界上鐘表機床發展較早的國家有瑞士、德國、美國、英國等,其中瑞士號稱“鐘表王國”,制造鐘表機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德、美、英等國機床行業到目前為止仍在世界上首屈一指。
國外最早的鐘表車床可以追溯到1700s年代,由于行業及歷史等原因,國內發展遠遠落后于國外,相關發展基本在新中國成立后到上世紀五十年代中期才出現了國產的鐘表車床。
鐘表車床,業內人士稱為“小擺車”,想必對于獨立鐘表師或鐘表修理者是一個并不陌生的必備工具。雖然國內外各個廠家生產的鐘表車床都有各自的特點和不同,但基本上沿用了歐美的歷史經典標準型號。相同點包括:大多數車床主體采用“WW”或“Geneva”標準,車頭軸直徑主要分為6mm、8mm、10mm和12mm等幾種規格,目前國內機床企業生產的鐘表車床基本遵循此類標準;不同點包括:車臺尺寸和形狀不同,比如床身導軌有上三角下圓型、圓形和上平面下圓形等,支撐方式有單腳支撐和雙腳支撐等等。
雖時過境遷,加工鐘表類零件所用專業化數控機床發展迅猛,但鐘表車床體積小,重量輕(主體僅3~10公斤),價格低廉而被鐘表行業企業及獨立鐘表師所青睞。到目前為止,在國內企業還會經常見到。本文主要簡要介紹鐘表車床的國內外歷史和現狀。
鐘表車床簡介
鐘表車床主體構造相對簡單,大致分為四部分,即車床導軌、車頭、車刀架及頂針座,如圖1所示。其結構小巧,使用方便,可以完成各種車削加工,如鉆孔、擴孔、鉸孔,用絲錐和板牙切削螺紋。機床附有銑削及磨削附件,可以完成銑平面、銑槽、分度銑削或刻線,用成型刀加工鐘表齒輪及磨削內外圓、平面和小刀具刃磨等,所以機床在出廠時會有一個大木箱,里面裝滿了相關附件,而且機床規格不同,箱子大小不同,所裝附件也都不同,由于其萬能性強,故特別適用于鐘表試制車間、修理部門、工具車間及獨立鐘表師使用。
整機除具備主機車削、鉆孔、攻絲等加工功能外,可進行磨削加工(可磨外圓、內孔)和銑齒等功能,在此以簡圖形式呈現出來。
裝上銑頭可進行銑削加工,借助皮帶輪60等分孔,可進行銑削多邊形及銑齒加工(見圖2、圖3)。

圖2 帶磨頭的鐘表車床

圖3 帶銑頭的鐘表車床
國外鐘表車床歷史
關于鐘表車床的歷史,最早出現在瑞士、德國、美國、英國等國家,主要生產廠家有德國Boley公司、Andr? & Zwingenberger公司、 Wolf Jahn公司,瑞士的Aero公司、Bergeon公司,美國的Derby公司、Craftsman公司,英國的T.C.M公司、Lanco公司等,最早期出現的鐘表機床是純機械式構造,機械零件的加工完全依靠鐘表師手工完成。

圖4 德國古董鐘表車床;圖5 瑞士古董鐘表車床。
這臺是德國獨立鐘表師所用的手工鐘表機床(見圖4),歷史已過百年,重量為約4.5公斤,純白銅制造。機床被安裝在一個木盒上,木盒抽屜裝滿了各種規格機床配件,包括夾頭、銑刀等,使用時需要裝上鋼繩,通過手搖來完成主軸的旋轉。在目前看來效率很低,但在當時那個年代算是一種很大進步了。
圖5是兩款古董級瑞士鐘表機床,在國際上的拍賣價格為5~10萬美金。

圖6 瑞士拉夏德芳國際鐘表博物館保存的古董鐘表車床
19世紀后期,一般車床制造廠所出品的車床,多數按照“WW”標準,“WW”標準是由A. Webster所設計,美國制表廠首次出品。自從“WW”標準式車床問世后,經采用者使用后一致認為滿意,故多數制造廠就相繼按照此種規格制造,但其他構件則仍按照本廠規格制造。國外比較著名的鐘表車床生產廠家包括:瑞士Bergeon公司、 Aéro鐘表公司、德國的Boley公司,其相繼設計制造了許多規格, Bergeon公司也是瑞士本土一直堅持到21世紀的生產廠家??紤]篇幅問題,故以下僅簡單介紹其中一兩家著名公司的部分型號鐘表車床。

圖7 18世紀中期的瑞士Bergeon公司鐘表生產車間加工場景
(見圖7)1791年,Bergeon公司在瑞士“Le Locle”鎮成立,這個小鎮以精密機械加工而著稱。Bergeon公司在創建之初就一直遵循“Geneva”模式,雖然后來轉至生產較大的Model 50車床,但8mm 的“Geneva”車床一直延續生產至21世紀。Bergeon公司的“Geneva”車床主要有三種典型結構形式:
(1)C型:275mm長的床身,一個“右手”主軸箱,簡單的“可推圓筒式”尾座和復合可滑動拖板和刀架,如圖8所示。
(2)D型:275mm長的床身,一個“右手”主軸箱,“可推圓筒式”尾座和可移動手扶式T型刀架,如圖9所示。
(3)E型:兩個尾座,其中固定尾座作為床頭,另外一個可以滑動并帶有扶手,這種模式簡單的仿制了早期精密鐘表車床的結構(見圖10)。

上下左圖為:圖8 Bergeon公司C型鐘表車;右上圖為:圖9 Bergeon公司D型鐘表車;右下圖為:圖10 Bergeon公司E型鐘表車。
Neuchatel (納沙泰爾)是經典6mm“Geneva”型鐘表車床制造商,幾乎照搬德國Lorch and Wolf公司的生產線和生產工藝,故其產品特點和德國Lorch and Wolf公司的產品非常相似,其產品如圖11所示。

左圖為:圖11 瑞士 Aéro鐘表公司;右圖為:圖12 1924年所拍G.Boley公司工廠照。
Boley(正式名稱為G. Boley)1870創建于德國(見圖12),并且在當時已成為“WW”、“Geneva”(除了三角床身和其他非常見設計)和中等尺寸型號高精密(包括一些復雜和昂貴型號,例如令人叫絕的5LZ型和普通車床4BK)微型鐘表車床的世界著名的精密機械和設備制造廠家。此外廠家還生產許多種類銑床和鐘表制造工具和附件,甚至在1960s到1879s期間這些機器設備仍然保持了最高的質量,其中包括了許多引人注目且先進的設計。 G.Boley其中一些設計型號在 WW2中被英國的Smart and Brown公司所仿制,目前經常見到的有: Mk. 1和Mk. 2兩種型號中的M型,其中最為經典的包括:
1)F1型精密鐘表車床(見圖13),加工工作需要在光線充足的平行于刀架的上層平臺上完成,主軸旋轉不再采用傳統的手搖方式,而是從尾座末端來完成,在機床上特別精細的工作經常需要放大目鏡。

圖13 Boley公司F1型鐘表車床
2)1a、1b、2a等型號精密車床,如圖14、15、16。

圖14 Boley公司1a 型車床。Boley公司1a型車床為典型的WW型鐘表車床,中心高為50mm, 中心和單腳中間的距離為110mm,主軸旋轉更加穩定,徑向跳動更小,其安裝了精密軸承和環形轉位孔的同步帶輪,主軸箱左手邊的撞針桿可以起到定位的作用。

圖15 Boley公司1b 型鐘表車床。Boley公司1b型鐘表車床是比1a更長的一個版本,中心距為230mm,車床配備了旋轉進給復合滑動刀架并且作為兩腳支撐的標準。

圖16 Boley公司2a 型鐘表車床。Boley公司2a型車床(3a和4a型中心高更高)仍然較重,中心高65mm,2a型根據軸反向移動使用時經常會見到很多很多版本,Boley 2型車床配備了旋轉進給復合拖板刀架并且作為標準。
進入鐘表車床發展歷史長河中,簡單回顧鐘表機床的發展,我們難免有這樣的感受,即鐘表的發展史就是鐘表車床的發展史,尤其是鐘表車床經歷了從完全手動操作完成到采用手腳并用,再到簡單電氣化驅動主軸旋轉的發展過程。許多鐘表車床到現在已成為鐘表師和收藏家的珍寶。
國內鐘表車床歷史
在上世紀50年代初,國內鐘表車床方面關于使用方法和相關知識還很少有人知曉,鐘表車床的來源完全是依靠國外進口。從五十年代中期開始,鐘表零件制造以及其他儀表制造的迅速發展,它才被人所注意,懂得使用此種車床的人也慢慢增多,同時國內部分廠家也出現自制的鐘表車床,雖然精度和國外還有很大差距,但基本可以滿足一般使用要求。國內在當時研制生產的廠家主要有,上海鐘表工具模具廠和北京儀表機床廠,其生產的鐘表車床分別如圖17和圖18,均是以測繪、仿制為主,所生產的機床功能尺寸、重量、使用方法及車頭軸內圓直徑均接近或相同,主要是細節上有些不同,比如支撐腳結構、尾座的外形及車頭錐座孔圓錐角,北京產為41°,而上海產為40°,從設計參數看所加棒料均在Φ6以下,但在一定精度要求下,兩個廠家的鐘表車床夾持又不同,上海產鐘表車床夾持范圍要更寬等。到目前為止,在國內許多老的鐘表企業依然可以看見它們的身影。

圖17 上海鐘表工具模具廠生產的C6104鐘表車床

圖18 北京儀表機床廠生產的C0608-1鐘表車床
進入七、八十年代后,原本不多的幾家公司已經相繼轉制或者倒閉,加之國內鐘表行業受當時日本石英鐘表的沖擊而一蹶不振,直至上世紀九十年代后,許多鐘表廠家相繼倒閉,鐘表行業的蕭條導致需要相關行業人員流失、轉行,鐘表車床發展一度處于停滯狀態。 |